豚草再生力极强。茎、节、枝、根都可长出不定根,扦插压条后能形成新的植株,经铲除、切割后剩下的地上残条部分,仍可迅速地重发新技。
豚草(学名: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.):一年生草本,高20-150厘米;茎直立,上部有圆锥状分枝,有棱,被疏生密糙毛。下部叶对生,具短叶柄,二次羽状分裂,裂片狭小,长圆形至倒披针形,全缘。上面深绿色,被细短伏毛或近无毛,背面灰绿色,被密短糙毛。雄头状花序半球形或卵形,径4-5毫米,具短梗,下垂,在枝端密集成总状花序。总苞宽半球形或碟形;花冠淡黄色,长2毫米,有短管部,上部钟状,有宽裂片。瘦果倒卵形,无毛,藏于坚硬的总苞中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0月。
原产北美洲,1935年发现于中国杭州,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中和华东等地约15个省、直辖市。恶性杂草,对禾木科、菊科等植物有抑制、排斥作用。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(第一批)。
破坏生态
侵入裸地后一年即可成为优势种。由于其极强的生命力,可以遮盖和压抑土生植物,造成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,农业减产,消耗土地中的水分和营养,造成农业损失惨重;豚草的蔓延蚕食了大片土地,造成农作物撂荒,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威胁。
豚草的潜在危害相当严重,尤其是在粗放型农业耕作区域。豚草能混杂所有旱地作物,特别是玉米、大豆、向日葵、大麻、洋麻等中耕作物和禾谷类作物,能导致作物大面积草荒,以致绝收。它能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,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和消亡。据试验表明,在1平方米的玉米地中,只要有30到50株豚草苗,玉米将减产3到4成;当豚草数量增加到50到100株苗时,玉米几乎颗粒无收。
花粉过敏
豚草对人体的直接危害是开花后散发出的花粉。该草的花粉中含有水溶性蛋白,与人接触后可迅速释放,引起过敏性变态反应,它是秋季花粉过敏症的主要致病原,易导致有害健康的“枯草热症”。病轻引起咳嗽、哮喘;严重情况,可引起肺气肿,而且感染以后会年年复发,且一年比一年加重。因此,专家提醒:开花的三裂叶豚草千万别碰。三裂叶豚草对农业的危害也很大。由于豚草有强大的根系和巨大的地上营养体,长势凶猛,与作物争水争肥,它释放出多种物质对栽培作物及野生植物,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,可以迅速压倒本地一年生植物。[6]
豚草花粉是引起人体一系列过敏性变态症状——枯草热的主要病原。空气中豚草花粉粒的密度每立方米达到40-50粒,人群就能感染枯草热(秋季花粉症)。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眼、耳、鼻奇痒、阵发性喷嚏、流鼻涕、头痛和疲劳;有的胸闷、憋气、咳嗽、呼吸困难。年久失治的还可并发肺气肿、肺心病,痛苦万状,甚至死亡。豚草植株和花粉还可使某些人患过过敏性皮炎,全身起“风疱”。
在美国每年豚草患病者达1460万人。加拿大也有80万人。前苏联克拉斯诺尔达地区,在豚草花期约有七分之一的人因患豚草病无法劳动。因此,将豚草定为国际检疫杂草、公害杂草。有关专家告诫,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,患花粉过敏的人只有10%多,但如果不趁豚草泛滥之初尽快清除,将来患病人多绝不亚于欧美。
豚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,高20-150厘米;茎直立,上部有圆锥状分枝,有棱,被疏生密糙毛。下部叶对生,具短叶柄,二次羽状分裂,裂片狭小,长圆形至倒披针形,全缘,有明显的中脉,上面深绿色,被细短伏毛或近无毛,背面灰绿色,被密短糙毛;上部叶互生,无柄,羽状分裂。
雄头状花序半球形或卵形,径4-5毫米,具短梗,下垂,在枝端密集成总状花序。总苞宽半球形或碟形;总苞片全部结合,无肋,边缘具波状圆齿,稍被糙伏毛。花托具刚毛状托片;每个头状花序有10-15个不育的小花;花冠淡黄色,长2毫米,有短管部,上部钟状,有宽裂片;花药卵圆形;花柱不分裂,顶端膨大成画笔状。
雌头状花序无花序梗,在雄头花序下面或在下部叶腋单生,或2-3个密集成团伞状,有1个无被能育的雌花,总苞闭合,具结合的总苞片,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4-5毫米,宽约2毫米,顶端有围裹花柱的圆锥状嘴部,在顶部以下有4-6个尖刺,稍被糙毛;花柱2深裂,丝状,伸出总苞的嘴部。
瘦果倒卵形,无毛,藏于坚硬的总苞中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0月。
豚草再生力极强。茎、节、枝、根都可长出不定根,扦插压条后能形成新的植株,经铲除、切割后剩下的地上残条部分,仍可迅速地重发新技。生育期参差不齐,交错重叠。出苗期从3月中下旬开始一直可延续到11月下旬,历时7个月之久;早、晚熟型豚草生育期相差1个多月。这都是造成生育期不整齐,交错重叠的直接原因。同时豚草是浅根系植物,不能吸取土壤深层的水分,深秋旱季普遍出现萎蔫枯凋现象,而长在潮湿处的豚草生长繁茂。抗寒性较强。成株豚草能度过零下3-5℃的寒冬,成为越年生豚草。生长密集成片。由于豚草果实一般散落在植株四周1-1.5m半径的地上,连年如此,便形成密集成片生长的群体。苗期。豚草种子(果实)的发芽率为91.49%,以入土0.3-1cm的种子出苗率最高、最好、最快,5cm以上的不能出苗。四对真叶以下的苗易受冻害,四对真叶以上的苗抗寒性较强。苗期有明显的向阳性。
豚草的花形成的规律是:由上而下, 由外向内,逐级逐层地形成,晴天每隔二、三天形成一个层次,阴雨天间隔期延长,转晴后间隔期缩短一、二天,层次增多2层,以加速花的形成。
开花习性:雄花有隔日开花的习性,开花的时间在每日的6-10时,7-11时散发花粉和授粉,11时后闭花。若遇阴雨天气就不开花,转晴后可接连开花2-3天后,又恢复隔日开花习性。每个雄花序每次只开2-5朵小花,共开2-4次。雄花阴雨天不开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气中的湿度大的缘故,所以,在晴天的清晨对雄花喷水或在水中浸泡一下,可完全抑制雄花在当天开花散发花粉。
至于豚草的果实,大量成熟的时间是在10月上、中旬,成熟期为20天左右。其果实成熟规律与花的形成规律一样,由上而下,由外而内的顺序。豚草的结籽量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,但一般单株结籽量为800-1200粒,多达1.5-3万粒,少的在500粒以下。每簇雌花中,一级分枝上每簇一般结籽4-6粒,二级分枝上和叶腋中每簇结籽2-4粒,少的只有l粒。同时,在试验中发现,北向、东向、东北方向每个枝条上的结籽量分别比南向、西向、西南方向上枝条的结籽量多13.4、13、13.2粒,要增加25-30%的结籽量。
豚草原产北美洲,1935年发现于中国杭州,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中和华东等地约15个省、直辖市。恶性杂草,对禾木科、菊科等植物有抑制、排斥作用。具体分布地区为:
亚洲:缅甸、马来西亚、越南、印度、巴基斯坦、菲律宾、日本、中国。
非洲:埃及、毛里求斯;欧洲: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瑞士、奥地利、瑞典、匈牙利、原苏联。
美洲:加拿大、美国、墨西哥、古巴、牙买加、危地马拉、阿根廷、玻利维亚、巴拉圭、秘鲁、智利、巴西。
大洋洲:澳大利亚。
中国分布: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安徽、湖南、湖北。以沈阳、铁岭、丹东、南京、南昌、武汉等市发生严重,形成沈阳——铁岭——丹东、南京——武汉——南昌为发生、传播、蔓延中心。